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9月26日国际聋人日走进无声的世界
TUhjnbcbe - 2021/12/12 15:49:00

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是国际聋人日。国际聋人日是由世界聋人联合会为具有听觉障碍的人设立的一个节日。为的是换起社会对聋人的理解与尊重。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在社交平台冲浪的人,那你很可能看过类似的视频:先天失聪的的婴儿依偎在母亲的怀里,在医生的帮助下戴上助听器,当第一次听到声音的瞬间,小宝宝既惊喜又感动,让人心疼不已。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1亿的12-35岁的年轻人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约有3.6亿人患有听力损失的障碍。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我国的听力残疾人约万人,听力残疾人数占全国残疾人数的30%以上,而且每年还以两到三万的新增儿童在持续增长。由于听力障碍,听力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遭遇不便和尴尬,然而,公众对他们的了解和帮助却十分有限。

耳聋的分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耳聋划分为5级,即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和全聋。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分贝以上,听不清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内者称为重听,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上者称为聋。

耳聋的原因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致聋的因素存在差异。

1、婴幼儿耳聋以遗传为主。多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母体在妊娠期感染病*、误服耳*性药物、分娩时受伤等。

2、青少年耳聋大多为噪声性损伤。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高达11亿年轻人面临着听力损伤的风险。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轻人使用的音频设备音量过大、长时间戴耳机等,这些很可能导致耳聋的提前到来。

3、成年人耳聋以突发性为主。主要原因为精神压力大、睡眠质量不佳。当今社会工作节奏紧凑,白领人群在高强度工作和休息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耳聋耳鸣。此外,一些特殊工种也易发生突发性耳聋耳鸣,如从事潜水、装修、爆破等工作的人。

4、老年性耳聋是与年龄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病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重,甚至导致全聋。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听力每年会降低3~5分贝,听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耳聋的预防

1、耳聋分为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对耳聋的预防也要有针对性。

先天性耳聋的主因之一是基因隐性遗传,即父母双方都不耳聋但分别都携带了一个耳聋基因,遗传到孩子身上即表现为耳聋。这种耳聋基因的携带率高达12%,要想预防下一代先天性耳聋实现优生优育,夫妻双方可在备孕前进行基因筛查,或者在孕期进行羊水筛查。另外,母体在孕期产期受到影响也会造成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因此要特别注意母体在此期间的护理,防止母体和新生儿病*感染,孕期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2、后天性耳聋的预防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首先,科技发展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带来许多对听力健康的不利因素,例如手机、耳机的使用。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噪声是导致耳聋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噪音性聋,当你恰巧带有耳聋基因时,则更应当注意。例如应减少通话次数,避免长时间通话,条件允许尽量采用免提模式。减少耳机的使用时间和音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如乘坐地铁、公交时)使用耳机,等等。

其次,很多药物具有耳*性副作用。目前已知的耳*性药物有近百种,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这些药物的不正确使用。药物性耳聋受基因控制,因此在必须要服用耳*性药物前,可先进行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以防患于未然。

3、对于中耳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为中耳炎症会导致听骨链功能和形态异常,炎症入侵至内耳也有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耳聋。为预防中耳炎,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当掏耳朵,以免操作不当造成机械损伤,其次要积极处理扁桃体炎、鼻窦炎、增殖腺炎等各类鼻部、咽部疾病。

耳聋的治疗

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1、对于如外耳道、听骨、鼓膜等耳部传音结构损伤造成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来治疗;

2、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无法通过药物和手术得到改善,可以佩戴助听器;

3、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以配戴大功率助听器,若无效则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科技助力聋人

人工耳蜗已经是一种公认的耳聋治疗高新技术。它是一种能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需要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到患者头部的肌肉和颅骨之间。术后要进行安装和调试,使患者拥有最佳的听音舒适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听力及语言康复训练,便可以达到言语交流的目的。

有些耳聋患者是在语言能力建立之前致聋的,虽然不哑但却无法正常说话。在未来,一种“智能石墨烯人工喉”有望帮助聋哑人“开口说话”,即利用多孔石墨烯材料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收发同体、适合穿戴的集成声学器件。研究发现,多孔石墨烯不仅能通过热声效应发出HZ~40kHZ的宽频谱声音,其多孔结构对压力也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根据这些特性,研究者制作出一种智能穿戴设备,能预先根据聋哑人的发声特点,设定聋哑人特有的“语言编码”,在发出声音时,智能设备能感知喉咙振动状态并发出预先设定的声音。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编辑:张婷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9月26日国际聋人日走进无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