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针一线一世界广绣传承人梁雪珍的美丽人
TUhjnbcbe - 2022/5/30 16:13:00
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松随玉指新枝发,鹤吻银针艳翅生。孤诣苦心研广绣,争分夺秒育传人,辛勤耕耘,农户绣女妙手常运,山水有灵用针线觅寻,莺燕传神于画绢腾吟,奇妙引五彩丝线似把心事陈……”

这首由周志雄撰曲、

在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

获曲艺一等奖的粤曲作品《绣出美好人生》,

真实地描述了番禺新造广绣传承人

——梁雪珍的艺术人生。

绣架上的梁雪珍

因痴迷学广绣,

刮台风屋顶塌了竟不知?

农家绣女踏上大学讲坛成客座教授、

作品登上巴黎时装周

……

一起走进广州番禺新造广绣艺术社,

倾听梁雪珍与她的广绣故事。

广绣,

起源于两广地区的民间刺绣,

一针一线里,

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岭南文化基因和密码。

梁雪珍,年出生于新造镇北亭村(现属小谷围)。新造镇北亭村作为当时广州地区广绣的主要地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呈现“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的景象。20世纪50年代的新造农村生活贫困,不少村民以刺绣作为副业改善生活,梁雪珍的家庭也不例外,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受到良好的广绣艺术环境熏陶。

梁雪珍说

“当时村里的妇女到北亭花社绣枕巾、被套、戏服、壁画等做副业,村里的妇女几乎都会绣,我从小便跟着堂姑姐学绣花。记得我当时大约只有八九岁,一开始只帮姑姑梁洁珍打下手,从学穿针、开线开始,从学习绣一些简单的花草入手。”

作品《岭南佳果》

好学不倦的她在12岁时,

便开始独立绣花完成作品,

尝试去北亭花社领绣品回家刺绣,

帮补家计。

“记得当时凌晨4点,我就起床绣花,中午也不用休息,只要有时间就绣,经常绣到很晚,说也奇怪,我居然都不觉得累。”

“当时,一幅简单的花鸟绣片,两天就能绣好,交到花社就能赚到2元,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梁雪珍说。

绣花易学难精,

从绣壁画、头巾、被套到绣戏服,

梁雪珍边看边学边尝试,不断钻研。

自拈起绣针之日起,

梁雪珍便越发爱上了广绣,

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有一次我们相约在其中一位姐妹的家中绣花,当时正是台风天,外面风大雨大,我全然没发现,突然间,觉得光线一下子变亮了,抬头一看,才发现屋顶被风吹坏了,半边墙塌了,吓了我一大跳,当时虽然没受伤,但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梁雪珍回忆道。

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线绣、珠绣等逐渐兴起,广绣(绒绣)市场式微,为了养家糊口,梁雪珍不得已转了行,但她从来没放下过绣针,间中也会利用空余时间绣一些小作品赠送给亲友。

作品《纯洁》

年,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岭南印象园开业,熟知梁雪珍刺绣手艺的园方负责人邀请梁雪珍到园中展示广绣技艺。能够重拾自己喜欢的手艺,梁雪珍很开心。“在向游客展示广绣技艺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梁雪珍说。

阳春三月的番禺,

大街小巷、公园河边,

木棉花俏立枝头。

此时,梁雪珍正在埋头刺绣,

在她的绣架上,

一幅未完工的木棉花

正在她的指间针线上下翻飞间俏然绽放。

梁雪珍特别擅长花鸟、动物刺绣,花、叶子颜色的渐变,动物的眼睛、嘴巴、毛发等部分,她都能绣得极其传神、栩栩如生。

梁雪珍说

“一根细绒线,我们会根据作品,将它开成16丝、8丝,或者是更细的4丝和2丝,丝越细,绣出来就越逼真。还要根据不同的明暗面进行颜色搭配,看似简单的木棉花花托,至少要用十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绣好。广绣是名副其实的慢工出细活的手工活,一天能绣2片叶子已经非常不错了。”

梁雪珍在绣花

梁雪珍的广绣作品大多立足本土,

结合平时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作品体现家乡特色,

创作了《新造大番薯》《英雄花》

《荷趣》《岭南红荔》《春牛图》等作品。

作品《木棉盛放》

“《惠风和畅》《春耕图》这两幅作品,反映农村禾熟荔枝红以及初春开耕的情景,这些都是小时候农村生活,这些美好的情景一直印在我脑海里,很想通过自己的针线绣出来。但我本身不会画画,于是,我就请学生根据我的描述一点一点将草图画出来,之后我与女儿*健珊一起绣出来。”梁雪珍说。

作品《春耕图》(局部)

年2月,

一件绣有广绣图案的时装

出现在巴黎的服装展览会上,

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而这件时装上的广绣图案,

正是出自梁雪珍之手。

“当时一家南村服装厂的设计师,发现了广绣的独特之处,于是找到我,希望将广绣与时装结合,带出国门,走进巴黎参加时装展。我记得当时那件作品上,绣的是一枝写意的木棉花,我绣了近2个月才完成。”

在从事广绣数十年间,

梁雪珍创作了许多精美的刺绣作品,

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并屡获各类奖项。

在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工艺收藏品及红木文化博览会上,《荷趣》获得“中国金艺奖”国际工新设计大奖金奖;

《木棉盛放》获“绣美花城——广州非遗创意赛·广绣风”最佳技艺奖;

《红叶秋禽》获年第三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梁雪珍与她的徒弟沈焱的作品《南国春晓》获得年广东省女职工“巧手女工绘梦南粤”手工艺作品展特等奖;

年,梁雪珍获评广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作品《子鼠》(局部)

“为广绣弘扬完责任,将非遗绝技教学生,无奈她执教的情怀并非人人认可,话什么婆娘小技难以脱俗超群,笑她不悟世情难揾大银,笑她开班免费攞苦来辛,她未听闲言坚持本分,追求创意更跃一层。”

——节选于粤曲《绣出美丽人生》

年,梁雪珍在谷围新村文化活动中心创办梁雪珍刺绣艺术工作室,热衷于广绣推广的她在年4月获得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绣的市级传承人称号。她表示,这个称号,不仅是荣耀,对她来说更是一份责任。

“广绣这门技艺需要年轻一代去传承。

不论年纪大小,

哪怕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了广绣的种子,

将来广绣

才能从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得以生根发芽。”

自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不少广绣爱好者慕名前来拜师学艺。对每一位上门的爱好者,梁雪珍都悉心教导,毫不保留。

梁雪珍女儿*健珊在绣花

除了上门求学的弟子,梁雪珍自年5月起,被广州大学服装及纺织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聘请为客座教授,同时也在番禺多间中小学校担任广绣教师。抽屉里,放满了一叠厚厚的聘书。

“广州大学服装与纺织学院每年都有一个广绣课程,每周有十六节课,为期两个月,基本上我不讲太多的理论知识,因为理论知识书本上都有,我主要传授自己日常总结的实操技艺。”梁雪珍说。

梁雪珍与广州大学的学生

过去15年,经梁雪珍培训过的学生超过了一万名,当中不少学生学有所成,成了行家里手。如今,2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挂满了梁雪珍和弟子们的广绣作品。

工作室挂满广绣作品

年8月,梁雪珍远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参加“岭南盛彩·丝绸相联——年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广东活动周’”活动,向外国友人展示广绣文化。此外,她也多次被邀请到珠三角地区、外国的不同展览馆作广绣非遗传承交流,推广传统的广绣文化,让世界感受东方传统刺绣的无穷魅力。

广绣成全了梁雪珍的艺术人生,梁雪珍努力将广绣发扬光大。在传承广绣文化这条路上已经走了50多年的梁雪珍表示,余生还将继续做好“传承广绣文化”这件事。

来源:番禺融媒冯洁芯刘瑞媚

编辑:梁可晴

校对:张艳英

审核:孙轶英

复核:胡璐斯

签发:徐建业

RECOMMEND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针一线一世界广绣传承人梁雪珍的美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