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耳聋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出现耳闷耳鸣等
TUhjnbcbe - 2022/7/13 16:30:00

在人们的印象中,耳聋应该是老年病,但是,近年来,年轻人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加大,生活无规律等原因,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在此提醒大家,即便工作、工作压力大,也要记得给耳朵减减压。

中国台湾知名某流行乐男歌手。其演唱风格清新,嗓音浑厚,深得大家的喜爱。然而在年左耳突发听力损失,在唏嘘感慨之余,人们不得不为这位年轻的歌手遭此不幸而感到惋惜和遗憾。

此歌手左耳患的就是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同时或先后伴有耳鸣及眩晕。

突发性耳聋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①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

②耳鸣(约90%)

③耳闷胀感(约50%)

④眩晕或头晕(约30%)

⑤听觉过敏或重听

⑥部分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影响生活质量。

为什么会出现突发性耳聋?

1、身体疾病

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均有可能引起供养内耳的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引起耳聋。

听觉器官的疾病:比如用力抬举东西,用力低头弯腰等,可使颅内压升高,而把圆窗膜鼓破,造成突聋;脑内长肿瘤:如听神经瘤,就可引起突聋;人们通常所说的眩晕病也可以引起突然听力丧失,人在"生气上火"时,常使植物神经紊乱,造成血压不稳、小血管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听力突然下降。这方面年青人与中老年人一样受此类因素的影响。

2、长期身体疲劳,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根据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即15-44周岁的人均被列为青年人之列。

生活节奏紧张,工作繁忙,身心劳累,不注意休息,经常睡眠不足、熬夜使得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极易引发突聋。

3、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生活或长时间不科学佩戴耳机

有医学资料表明,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时间较长可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高达分贝以上时,严重者还会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伤。

现在的青年人常在地铁或公交车上使用耳机。为了在嘈杂的环境中听清耳机中的声音,人们往往不知不觉中调至较大音量,这样也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4、情绪及心理压力过大

当人体处于情绪激动、惊恐等情绪时,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情况下,耳动脉便有可能发生痉挛,微血管内血流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从而引起局部缺血、缺氧,内耳供氧不足而致突发性耳聋,所以说突聋是与情绪、心理压力过大有关的疾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曾做过一次抽查,结果例听障患者中有8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焦虑症状,占80%;发生焦虑者主要是21~39岁和40~59岁这两年龄段。所以说良好的心态、情绪管理以及适当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对于防范突聋很有必要。

当然,突聋越早治疗,恢复效果越好。专家表示,突发原因不明的听力下降,应在最短时间内就医,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出现永久性耳聋。如果发病三天内及时获得正确治疗的,病人有望完全或部分恢复听力,发病时间3天~一周内治疗的,也许能部分恢复听力,两周以后再治疗,听力全部恢复的可能性很渺茫。这如同火灾抢险救灾的道理是一样的,治疗越早,损失越少。

哪些人群易患突发性耳聋?

中老年人

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当情绪剧烈波动、过于劳累、气温、气压突然变化、生活规律改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青年人群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这种紧张也可引起耳蜗动脉的痉挛,进而影响内耳血供,诱发突发性耳聋。

儿童

多与病*感染有关

长沙医院提醒您:

突发性耳聋为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急症。是造成听力损失、影响人群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听力下降、耳鸣等,应及时就诊。

无论是成人还是婴幼儿,当其平均听力损失≥40dB,通过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不能提高其听力,经医生诊断为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时,均应选配助听器。助听器的验配必须经过专业人士根据病情及听力综合分析后验配,严格遵守适应症,而不是像商品随便买一个戴就好,否则佩戴不合适助听器后会感觉效果差,不舒适,损伤尚存的听力,导致患者不愿意佩戴,失去最佳治疗时间。此外佩戴助听器后需要不断与专业人士沟通,进行调试,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验配治疗效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挂号添加“人工客服”在线咨询稿件编写

宣传科图文排版

宣传科图源:网络(部分资料、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突发性耳聋呈年轻化趋势,出现耳闷耳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