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万人,约有80万重度、极重度耳聋,且每年新增先天性耳聋患者2-3万。听力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院听力中心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十多年来已为十多万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为9万余名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及听力诊断,筛查诊断出近千名先天性听力障碍(耳聋)婴幼儿,使他们得到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避免了听力残疾的发生。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今天上午我院耳鼻咽喉科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为市民普及爱耳护耳知识,并送出价值一万多元的基因免费检测。
义诊未开始已有很多市民排队等候
小宝宝正在接受活动送出的免费基因检测
听力中心主任李振安为宝宝检查耳朵
父母听力没问题,孩子为啥听不见?!
宋先生夫妇的听力没有问题,可生育第一个男孩后发现,孩子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为耳聋基因突变的先天性耳聋。
考虑到小孩的耳聋突变基因多由携带突变基因的父母遗传所致,医生建议父母进行耳聋基因检查,但宋先生夫妇认为自己听力没有问题,没有接受相关检查。没想到生了第二个孩子厄运再次降临,女儿1岁时检查发现也是先天性耳聋。此时,宋先生夫妇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院检查发现夫妻双方均为耳聋基因携带者。
专家介绍,遗传性耳聋不仅影响患者本身,而且还可以遗传给后代,犹如一个隐形杀手在人类群体中代代相传。患有遗传性耳聋的患儿,其疾病根源于有基因缺陷的父母,是父母的基因传递给患儿使其发病,因而即使父母亲的听力正常,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听力障碍。
剧烈运动或一针会导致耳聋?!
市民刘先生的宝宝在听力检查中未发现有问题,但基因检测时发现是SLC26A4(前庭导水管扩大)阳性携带者,医生建议在日常的生活中应避免各种听力损伤因素。
我院听力中心主任李振安介绍,听力障碍(耳聋)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我国各类残疾中发病率为第一位,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发生率达千分之三,经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高达千分之二十至千分之四十。还有部分孩子出生时没有表现,并能正常通过听力检测。但由于基因突变,成长过程中被撞击或一次不当药物使用就可能导致耳聋。
李振安主任提醒刘先生,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好好呵护,因为也许一个不经意的运作,如猛烈摇动、头部碰撞、噪音、剧烈运动等都可能使宝宝听力永远受损。
听力+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是目前预防听力障碍最有效的方法
6个月至2岁是孩子听力和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发现听力损失时间越迟,对语言发育的危害就越大,通过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检测,可使大部分患儿被早发现、早干预,预防或延缓耳聋的发生发展,降低药物致聋风险,使患儿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影响。
我院听力中心是广东省最早开展全面新生儿听力与耳医院,拥有丹麦MADSEN中耳分析仪、美国ALG听力筛查仪(AABR)、美国尼高力脑干诱发定位检查仪(ABR),耳听美多频稳态检测系统(ASSR)、加拿大声场测试系统、德国视频耳内镜等全套世界先进听力筛查检测设备,听力中心负责佛山市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及网络监测等工作,医院听力障碍儿童的接诊、听力评估诊断及干预。多年来,听力中心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推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及融合教育,致力于建立佛山市听力残疾“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一体化服务及管理模式,不断完善佛山市听力残疾防控及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十多年来已为十多万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为9万余名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及听力诊断,筛查诊断出千余名先天性听力障碍(耳聋)的婴幼儿,使他们得到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避免了听力残疾的发生。
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1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到出院前,由听力检测专业人员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仍没通过者应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进行医学、遗传和影像学等评估和诊断。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院后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到听力中心进行诊断。
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进行2次检查,这类宝宝可能出生时听力问题不大,但有可能出现迟发性或进行性听力损失。
温馨提醒听力测试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