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
己过闲谈
不是我不孝顺,而是我真的受不了这种折磨。
我已经在老家陪伴母亲整整6个多月了。如果我说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肯定没人相信。
去年,我刚好满50岁,就匆匆忙忙地办理了退休手续。
单位领导挽留过我,同事劝说过我,可为了能多陪伴已经耄耋之年的母亲,减轻哥哥姐姐们的负累,我谢绝了大家的种种好意,义无反顾地办好了手续,就踏上了回东北老家的旅途。
而这半年的陪伴,终于让我体会到了啥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了。
01在退休手续尚未办理完时,单位就通知说要返聘我,我没答应。而我老公,也同意我回老家照顾母亲的想法。有了他的支持,我就更坚定了信心。
我以为,我的一腔热忱会无往不利,我的陪伴会让母亲感觉幸福,却没想到,一切都是我的想当然了。当我因生活琐事与母亲发生了分歧后,才知道现实有多打脸。
我有苦说不出,也退无可退。
刚到老家时,母亲看到突然回家的我是真的高兴。你看她坐在那不声不响地看着你的样子,怎么想都觉得回家真好,有妈妈的感觉真好。
她会忙前忙后地张罗着,给你弄这个吃弄那个吃,买各种水果和饮品。而实际上,她根本就啥都干不了,都是哥姐在忙。可这都阻挡不了我们对彼此的爱和牵挂。
等到热乎劲儿过后,哥哥姐姐们也都知道我退休了、不再着急走了后,就放心地让母亲和我住在同一屋檐下了。
我本来不太会烧饭的。在我自己家,都是老公负责做饭,我负责洗碗的。但为了照顾母亲,我临回来前特地练了两个月的厨艺,水平虽不咋地,但不影响做熟吃饱。
可等到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人吃饭后,我发现她老人家的饭量明显地减少了。
之前,不管是哥哥做饭,还是姐姐做饭,母亲都是一碗饭或是一个馒头,还要喝半碗汤或者粥。可等我做完一日三餐后,她却渐渐地伙食全都减半,人也显瘦了。
我问她为什么吃这么少,她却说一直是这样的。
当我傻看不出来吗?我只好跟大姐说了这件事。大姐说,得按照她的习惯和口味去做才行,要不母亲就吃不下。
原来是这样,那就直接说呗。真是的,老人家都是这么喜欢思前想后的让别人猜吗?
我心里就不太舒服。我又不是别人,是她的亲生女儿啊,为什么就不能直接跟我说呢?我不就是回来照顾她、陪伴她的嘛。
我在南方生活久了,口味和习惯都改变了不少;况且,我也喜欢这种清淡的饮食。只是,没考虑到母亲的胃口,是我的错,我改。
可我按照母亲的口味习惯做饭后,又发现她的一个特点。每天中午做菜不能超过四个,晚饭不做菜。因为只有我们两个人,吃不了会浪费的。而且,必须按照她的这个规定执行。
好吧好吧,谁让您是妈妈呢,就听母上大人的。我只好妥协。
生活理念的不同,我可以慢慢调整,可是生活习惯的不同呢,我怎么忍受?
02自打我回到老家后,就接管了有关母亲的全部事情。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方面的需求。
我以为,这样会让她很快乐。
母亲也的确是解锁了她那个年龄段的人很难掌握的一些技能,很开心且很得意,但却让我苦不堪言。
哥哥、姐姐的孩子们都已结婚成家,既要养娃又要忙于工作,回来看母亲的时间就很少。可母亲惦记着这些孙男娣女们,知道了视频电话可以看见人,就不再满足于只能听见不能看见的聊天方式了。
于是,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她老人家学会了视频聊天。还学会了刷抖音和快手。
这下可好,母亲从此开启了“骚扰”模式。
老人的听力和视力退化很严重,耳聋眼花的;睡眠习惯和我们也不同,思维习惯也是。
母亲基本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睡不着了,夏天还好,天亮的早,她可以下楼走一走,遛个弯之类的。可冬天不行,只能在屋里待着。
于是,母亲就开始捣鼓手机,常常看着看着就忘记了一切,想到谁就给谁发视频聊天,完全忽略了时间。
我每次被吵醒,就得赶紧像救火队员似的跑到她的房间,去关她的手机。被母亲惊醒的次数多了,哥姐们和侄子外甥们就都怂恿我,让我晚上把母亲的手机藏起来不给她玩了。
我照做后才知道,这是给自己挖了坑。
母亲没有手机可用,又待不住,就开始不停地进进出出地做事情。能干得不能干的,都通通照量照量。
她也知道注意,不要弄出很大的声音,可她耳朵聋,又是在凌晨,恨不得针掉地上都能听到回声的寂静里,简直能把人吵死。
而且一到了早上六点钟后,母亲就又开始了按照她的生活习惯开启的叫早模式。
她不许你睡懒觉。一会说这个不会弄,一会说那个需要你来搞,一会又说饿了想早点吃饭。反正各种借口,直到你起身为止。从回到老家,我就没睡过一夜安稳觉。
母亲吃饭挑,睡觉挑,就连如厕,她也与众不同。
年龄大了的人,可能又短又急。我就给母亲买了一个老人坐便器,方便她晚上用。
可我的老妈妈,她的坐便器不止晚间用,白天还接着往里尿,不肯用抽水马桶。问她原因,竟然只为了省水。
每次我偷偷把她坐便倒掉刷了后,都会被她嘟嘟囔囔说上半天,说我不会过日子,说我浪费水就是在犯罪,等等,让我很无奈。
我感觉心好累。
03过年了,远在外地的小辈们都带着孩子回来了。
他们都会先来看看奶奶、姥姥,有的会拿礼物,有的会直接给钱。母亲笑得合不拢嘴,总是高兴地留孩子们吃饭。
而基本每次,我都是直接从饭店打包菜回来或者直接去饭店吃,这让母亲稍有不满。
疫情期间,还是在家更安全。再说了,在家吃饭随便,而且家的感觉是最重要的。
我知道母亲的话很对,可我对自己的厨艺没有信心啊。我只想让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吃得可口、高兴。
就因为这,母亲又一次给我脸子看了,让我很难过。
外甥女的宝宝特别好动,常常不是弄坏了茶几上的东西就是弄坏了门帘或者扣了墙漆。
母亲嫌我不管,嫌我惯着小宝宝,嫌我做好人。我真是有理说不清。
除夕夜,家里人“爆表”了,二十几口人都聚集在一起,孩子们吵,大人聊,热闹又聒噪。我怕母亲心脏受不了,就让她去卧室先睡会儿。
就因为这,被母亲不理解,硬说我是嫌弃她碍事了、烦她了,跟我暗搓搓地较劲不理我,还找大姐告状,说我是不想伺候她了,气得我呀。
等过完年,孩子们准备陆续返程时,她又和我商量着给孩子们往回带东西。还有偏有向地说,外孙子们多给点,外孙子们就少给点。
我为此第一次跟母亲发生了争执。
要给就都一样,要么就都不给,不能保证一碗水端平,那就是在制造矛盾!
母亲碎碎念,把那些老观念老*历又都拿出来佐证她的认知。
我问她,平时谁照顾你多?生病和有头疼脑热的时候谁伺候你多?如果要偏心,就偏心那个最在乎你的人。
可母亲自有她的道理,什么“不管儿子孝不孝有儿是依靠”,什么“娶媳不忘娘就是好儿郎”等等。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她还用这样的观念去衡量现在的年轻人呢。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孝顺,这在我们的小县城是名声赫赫的。
谁家的孩子要是对老人不好了,我们都会被他们拿去说事。为什么到了母亲这里,反倒要分出个里外呢。
老人的思想很陈旧,我们都愿意在她健在的时候好好陪伴她、照料她,可她的想法和做法却又有很多跟我们的不同。
顺着她,感觉助长了她的“歪理邪说”;对着干,又于心不忍。
我们总想让她所剩不多的晚年能多享天伦之乐。只是,不知道是我们的做法不对,还是我们没有Get到她的心思,总是或多或少的让她不满意。
当我们也老了时,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也有很多歪理邪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儿女可以依靠。
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老有所依。
#你认为怎样才算孝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