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教育#
现在,家长在补偿孩子生理缺陷的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孩子树立信心。
孩子感知客观世界,是通过自身的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孩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眼看、手摸、鼻嗅、耳闻、口尝等多种方式,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各种感官都有其独特的反映形式,但各个感官间并非毫无联系。
实践证明,各种感官在反映外界事物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即一种感官损伤了,可以经过锻炼,用别的感官加以补偿。如视觉有缺陷的人,往往听力比较发达。缺少上肢的人经过长期艰苦锻炼,下肢也能效上肢之功能。
所以,孩子生理缺陷并不可怕,只要能教导孩子从小勤奋苦练,同样能很好地感知世界而成才对孩子生理缺陷的补偿性家教,就是依据孩子感官间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勤学苦练。
从其他感官上把孩子认知的综合能力补偿起来,孩子下肢残废,家长可引导孩子多锻炼上肢,配辆轮椅,锻炼着用双手搅动,坚持工作、学习和生活,以手来“补偿”孩子下肢残废而不能行走的缺陷。孩子手残,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握笔书写及做事等。
家长可教孩子从小锻炼下肢,练习用嘴噙笔写字或用脚趾头夹笔书写等,以脚或嘴等来补偿孩子手残而不能书写、干活的缺陷。聋哑孩子,家长可配合彈哑学校教师,教孩子学习哑语,以“补偿”孩子的耳聋和不会说话的缺陷。
例如:美国现今最精干的特工,却是一位胳膊齐膀子处皆没有的上肢残人,他残而不废,不仅脚会穿衣、洗脸、刷牙、用餐具、穿针引线等灵巧地料理自己的生活。
还会用脚快速地、准确地按电脑、写字、绘画、驾驶各种机车等出色地工作,干出了健全人都难干出的非凡成绩。
再如,我国当代青年学习的偶像张海迪,她身体下肢高位截肢,但她经过艰苦的努力,坐在轮椅上学习完了大学知识,坚持写作,笔耕不辍,发表了一系列作品,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
现在,张海迪又“下海了”,在经济大潮里成了一名出色的“弄潮儿”,经营一家大公司,生意十分红火。
当然,家长在“补偿”孩子生理缺陷的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孩子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克服气馁的怯懦心理;
接着,要教育孩子下大决心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因为“补偿”是十分辛苦的,有时还是十分痛苦的;要教育孩子有耐心,忍下性子进行锻炼。
最后,要教育孩子认真细致地“补偿”,如学习哑语,对手势的一伸一缩,都必须认真体味、推敲。
家教,离不开道具。但道具的运用,一定要忌滥用和无意义的牵强及空摆设。要使它的意义有机地令孩子触物而思志,睹物而生情,思志而发奋,生情而成材。
现在的孩子,由于独生子女比例大,而且由于家长们没有节制的娇宠,使他们吃独份、喝独份,“唯我”意识十分浓烈,“利己”思想十分严重。他们在家里生活如此,在学校学习如此,将来走向社会还将如此!这将严重阻碍和限制着孩子理想的实现,事业的成功。
引导孩子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还得引导孩子具有个人服从组织的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因为,只有这样才体现出了“集体主义”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