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梢头春已著
惟志惟勤薪火承
“吴耀持名中医工作室”
第四次教学门诊
辛丑年农历二月十七,清明前夕,天晴气朗,正所谓:申城无处不飞花,在此春光烂漫时节,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了吴耀持教授的第四次教学门诊。
病例患者张某,女性,75岁
主诉: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2月余
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为“嗡嗡”声,另患者有左耳耳聋史10余年。至外院查电测听提示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右耳重度聋,左耳极重度聋。双侧内耳道MR增强未见明显异常,遂诊断为“右耳突发性耳聋”收入院治疗,治疗中以倍他司汀,利多卡因,地米,甲钴胺,维生素B1等对症治疗,辅以中医针灸。10日后复查电测听提示较先前无明显改善,患者遂出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血压控制可,平素易急躁激动。
刻下:双耳失聪,左耳听力毫无,右耳高声呼喊方能听到,右耳耳鸣,为“嗡嗡”声。伴汗多,动辄更甚,两颧潮红,纳寐可,二便调。
查体:双侧外耳道少量耵聍,鼓膜完整,骨传导,气传导正常,舌质红,少苔,左侧脉弦,右侧脉滑,双尺脉沉。
中医诊断:耳聋-肾虚血瘀,中气不足
治则:滋阴补肾,升清通窍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取穴:听宫,翳风,合谷,支沟,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
中药处方:补中益气汤合耳聋左慈丸加减
吴教授指出:西医认为耳聋耳鸣是累及听觉神经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如:病*感染、微循环障碍、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在临床上它可能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首发症状。很多病例经西医诊断无明显器质性损害,但传统针灸疗法往往疗效显著。吴教授亦指出:中医关于耳聋的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记载耳聋的文献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即聋从昧”,又云:“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耳聋在《*帝内经》中已有聋与暴聋的分证,“少阳之厥,则暴聋。”乃气机厥逆所致。晋代《肘后方》中又有卒聋病证,发展到南北朝《小品方》时期,又有新的变化,书中载有风聋、劳聋之分。《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精濡养耳窍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肾气充盈助耳窍发挥听觉功能。《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说明耳窍是宗脉聚集之所,气血对耳窍的濡养作用使耳窍发挥正常的听觉功能。现代中医学中耳聋临床所见不外虚实二类:有因风温火热之邪闭阻耳窍,脉气受损而致者,必因高热而后聋,多见于小儿;有因痰火上扰,或肝胆火旺、风火上扰耳窍、阻闭脉道而致者,必先耳鸣而后聋,此皆为实。有因中气虚陷,不能上济耳窍者,每遇劳累则聋;或因肾虚精气不能上通于耳者,亦常致耳聋,多见于老人,此皆为虚。亦有因肾亏水不涵木而致耳鸣耳聋,此虚中之实。虽病因多端,然其耳聋之由,则皆在耳窍之脉不通,经气不能濡润耳窍,以致听神不守而失聪。治当以宣通耳脉为先,然后辩证审因,对症施治,才能收效。
吴教授四诊合参,认为该患者久病体虚,乃中气不足,肾阴亏虚,夹杂气血瘀滞之症。疏通耳脉,常用听宫,翳风,支沟等穴;针对病因,中气不足,宜灸足三里以升阳;肾阴不足者,宜补肾经原穴太溪以益精(温针灸法),补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阴交以滋阴;气滞血瘀者,泻大肠经之原穴合谷穴;辅以胆经下合穴阳陵泉以强健腰膝,温养耳脉。
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年老体虚,肝肾阴虚,运用耳聋左慈丸滋阴益肾,潜阳通窍。耳聋左慈丸出自《重订广温热论》,为六味地*丸基础上加磁石、柴胡。组方有: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磁石、柴胡。久病气虚致瘀,运用补中益气汤补益气血,升提清阳之气。补中益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组方有:*芪、*参、升麻、柴胡、陈皮、当归、白术、炙甘草。再结合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达治病求本之目的。图文:刘俊
扫码